close

    命運之門是否可以任憑你闖入並加以更改因果?!




我回來尋覓你 ( Je reviens te chercher )

作者:紀優‧穆索 ( Guillaume Musso )
譯者:粱若瑜
出版社:皇冠
出版日期:2010年7月12日








這是個在超越「命運」和「因果」限制下
找回失落的愛情、家庭、友誼、自尊、對人生和對別人的希望的動人故事




伊森‧懷塔克
一位在23歲時極力想擺脫貧窮無望的人生,
他知道不完全將「過去」從人生中完全根除;他便無法成功。
他渴望出人頭地、名利雙收,和站在成功的頂端。

在他23歲生日那晚,他不顧一切的丟下平凡的人生,往成功之路奮力奔去。


15年後
在他努力不懈的求學和工作後,他得到當初想要的一切。
貧窮對他來說已成為過去式,他得到期許已久的人生。

但是寂寞和空虛就如同濃霧籠罩他的心靈,他漸漸地無法去愛,去希望和期待。
當他與過往的平凡越來越遙遠並更接近成功與財富的同時,
他開始對一切感到迷惘,並且迷失了自我。



直到命運的一天:10月31日星期六
這天注定讓他人生毀壞破碎的一天,也是在他人生中極為不尋常的一天。

阻礙他命運的石頭一一出現,讓他無法前進。


他無力阻止仍然深愛的前女友婚禮,只能看著她嫁給另一個男人。

一名突然到訪的少女:潔絲在求診不成後,在他診所舉槍自盡;
讓他從「擄獲美國人心的心理醫生」瞬間跌入成「謀害未成年少女的嫌疑犯」。

包括這天的最後,伊森的性命喪失在神秘黑衣人的槍下。



在一切如此不真實的事件後,伊森在暈眩痛苦中再次睜開雙眼;
10月31日星期六這天竟然就像遊戲重新開始又在再度重演?!

當天熟悉的人事物又重新出現在他的生命中,他想要修正遺憾。

當天時間開始倒數,伊森要在之前錯誤中尋覓他失落的一切。
他開始試著挽回即將消逝的至愛,他開始試著救回少女的性命;
僅使他仍可能會喪失自己的性命。


伊森開始再次挑戰「命運」和「因果」,而最後他能否戰勝?!







        《我回來尋覓你》是紀優‧穆索大師繼《然後呢...》、《因為我愛你》,和《你會在嗎?》等轟動小說後的最新力作,在穆索大師以懸疑的筆觸寫下這篇撼動人心的感動故事。在讀著故事中的男主角:伊森所做的決定,和心境變化時,彷彿就像看著親近的朋友經歷這一切;因為在穆索大師的故事張力十足的渲染下將我們和故事人物的感受和遭遇緊密地拉近在一起。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時地想要知道更多的故事情節和結果,並且忘記現實中的時間推移,完全沉浸在書中時間倒數的緊迫。一手靜靜地捧著這本小說,而另一隻卻充滿期待地渴望翻到下一頁,並且在心中懷著緊張不安的心情想著:接下來呢?接下來呢?



        雖然我之前並未閱讀過任何穆索大師的轟動作品,但是他的作品我都聽過。在這次美好的機會下讓我第一次進入穆索大師的故事世界中,並體驗了由如此震撼情感的文字所鋪陳的精采故事。這本動人的小說在一開始便成功將讀者拉近故事中,穆索大師讓主述者面對面與讀者做了接觸和互動,拋出情境體驗讓我們感受男主角伊森的平凡人生,並且也讓我們融入故事的情節,很完美的擄獲了讀者的認同感與好奇心;讓人捨不得將這本書本放下。除了這樣的絕妙手法讓我印象深刻,故事中有別於一般小說的敘述方式也讓我相當驚訝。除了主述者以全知全能的認知敘述著故事,還不時穿插著由其他角色敘述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雖然這樣的手法不只有穆索大師使用過,但在懸疑的情節下這點也帶給讀者更多的資料,且更能了解各個角色在經歷同樣的事件時的不同感受,讓我們更能掌握情節的後續發展。但是我得承認可能是第一次接觸穆索大師的法式敘述,讓我在一開始時並太好閱讀,而懸疑的氣氛下也帶來不少困惑;但在故事開始進入正題之後,故事張力開始散發,緊湊的劇情慢慢地征服了一開始的倦怠。在隨著頁數不斷的翻閱下,之前的各種疑點逐一明朗化,而所有困惑也慢慢地被一掃而空。我開始了解到為什麼穆索大師的作品都能造成廣大的迴響和轟動,這樣的故事真的不禁讓人愛不釋手和一讀再讀。



        就如像費加洛雜誌讚賞穆索大師的作品:「在穆索的書裡,感情才是主角!」。儘管
《我回來尋覓你》一書中是以懸疑氛圍索展開的,但是故事的主要核心便是人類最不可或缺的「感情元素」。主角伊森不停在愛情、家庭、友誼、自尊和心靈感受上徘徊打轉,並且試著在超脫命運和因果的循環去糾正錯誤。伊森在同天的不可思議尋覓過程中,這幾點元素開始在他和其他角色不停的穿插上演。而伊森所遭遇的問題也可能是我們自身有天會面臨到的問題,但是我們不會有伊森的奇妙遭遇,讓過錯的人生像遊戲機一樣再次重新開始,直到我們修改成我們想要的結果。那麼當下我們所決定的抉擇是不是顯的如此重要?儘管有些事物是那樣的繁枝末節,但仍然可以影響我們的人生。《我回來尋覓你》就是擁有這樣的感染魅力帶給我們思考和洄響,在同穆索大師在每個章節一開始從各種名人和名著中的引言當中相當完美與後續情節相呼應,帶出來的智慧和經驗相當讓人認同,進而讓我們對自己和對他人思考的的更多。


        伊森在10月31日星期六一共活了3次,並試著彌補錯誤和尋覓失落的一切;這樣故事手法若是在我沒有看過由德國新銳導演Tom Tykwe的電影《蘿拉快跑》我可能會覺得相當創新且印象深刻。伊森就如同蘿拉一樣擁有3次重新開始的機會去修正錯誤,但有別於蘿拉在經過3次的奮力奔跑後達到令人滿意的快樂結局,伊森仍然無法戰勝自己所造下的因果,但他致力的修正確實也造成了漣漪並且改變了他生命中重要的愛人們。就像故事中有兩個角色分別隱喻了「命運」和「因果」,同時出現在伊森的生命中;就如同書中主述者所說:「我們在曲曲折折的一生中,到底享有多大的自由呢?真的支配著我們人生的,到底是命運,還是因果?」在人生與命運的賭局裡,我們是否又能獲得勝利?!在這之前,可得看看我們到底付出了多大的努力。









  最後附上:穆索談新書。




穆索的頭髮,捲捲的。
流海那邊捲捲捲,挺可愛的;顆顆。

法語真他媽的好聽,喔呼。







延伸連結:

《博客來網路書店》:我回來尋覓你


十分感謝皇冠文化和李小姐提供試讀機會





然後,
有空的時候也來看看其他穆索的作品,顆顆。



還有,
蘿拉快跑,很討我喜歡。

跑跑跑,快跑;蘿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arionette 的頭像
    Marionette

    The Ting-a-Ling of a Marionette

    Marionet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