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身體,註定讓他在舞台的聚光燈下供人觀賞。
奇人館裡的活骷髏(The Transformation of Bartholomew)
作者:艾倫.布萊森(Ellen Bryson)
譯者:林靜華
出版社:大塊文化
日期:2011年03月01日
巴索羅繆‧佛圖諾,擁有驚人稱號「活骷髏」。
他六呎高六十七磅重,可說是世界上最瘦的男人。
佛圖諾相信自己異於常人的外表是種天賦,並以為傲。
他是秀場大亨菲尼斯‧泰勒‧巴納姆所經營的美國博物館的明星。
除了動物遺體、令人摒息的戲劇表演,還有巴納姆從世界各地挖掘出來的奇人。
佛圖諾宛如一件神奇的藝術品,在博物館的舞台上盡情的發光發亮,達到演出事業的頂峰。
直到有天夜晚,一輛馬車悄悄的來到博物館外。
下車的是博物館的老闆巴納姆,以及一名戴著面紗的神祕女子,佛圖諾的好奇心被挑動了。
當巴納姆要求佛圖諾跟蹤那名女子,並報告她的行蹤後,他的世界從此天翻地覆。
巴納姆無可救藥的對這謎神祕女子著迷萬分,並渴望像常人般的情愛。
但隨之而來的爆發力不但傷了愛他的人,更狠狠毀了他自己。
根據真實歷史上的奇人和人物,作者艾倫.布萊森用文字將十九世紀紐約市的「巴納姆美國博物館」展現出來。隨著擁有「活骷髏」之稱的主角巴索羅繆‧佛圖諾感受和眼界,將博物館秀場舞台背後不為人知的內幕和秘密一點一滴的揭露出來。這本初試啼聲之作讓布萊森獲得其他前輩作家的好評,並將出色的題材搭配上性格鮮明的各個角色,讓整個故事充滿了吸引力。
「無論我們什麼時候得到我們的天賦,我們都是受到祝福的。我們的與眾不同就足以判斷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的特殊地位。更進一步,我們命中註定要以我們的天賦,,讓世人明白他們是怎樣的人;或者在一個理想的世界中,引導他們應該成為怎樣的一個人。他們剛開始也許會感到震驚,但更深一層含意,我們打開他們的視野,讓他們知道這個世界還有更多的可能性。」
主角巴索羅繆‧佛圖諾讓我們了解舞台上有著喜悅笑容表演者背後的心情和感受。不同於在馬戲團被虐待且不被尊重的生活,在巴納姆美國博物館裡每個奇人都有自己的房間,配合負責人規定的時間上台表演,有著飽足的三餐,甚至有自己的時間;居住在此的奇人是下層社會中的貴族。活骷髏巴索羅繆認為自己的特意是上天所賦予的,能以此維生的只有少數幾人,並以這樣奇特的出類拔萃感到驕傲。巴索羅繆在習慣的制約下他忘記了當初原本的自己,在成為如皮包骨前,他也像正常人一樣。當巴索羅繆安於現狀的時候,出現了一位將他生活攪亂的神祕女子,艾兒。艾兒深深的影響著巴索羅繆,讓自己和夥伴的關係改變,連同對自我的認知。在巴索羅繆試圖接近並得到艾兒的心時,他漸漸地重新審視自身特異的價值觀,而當初他所引以為傲的「天賦和天命」竟是如此荒唐。巴索羅繆跳脫了以既有的認知框架,並願意選擇改變。
在1865年代的紐約,人們的生活娛樂並不發達,「馬戲團」中各式各樣的表演總能將觀眾的目光牢牢捉住,不管是動物表演、空中飛人、小丑,和奇人演出。這些擁有不同常人外表的表演者,有矮小怪異的侏儒、身材壯碩的大力士、身形肥胖的女士、骨瘦如柴的活骷髏,甚至是蓄著鬍鬚的女人。人們對於奇人超乎正常標準的外在,同時感到驚奇、憐憫,甚至是厭惡,但卻願意花錢滿足自己可望一睹「畸形」的好奇心。整本故事在作者艾倫.布萊森細膩且詳細的筆法下帶領我們貼近當時的生活,當時的巴納姆美國博物館,當時的生活情境,和人與不同於自己的人的互相來往。在世界中人與人之間的差異等同於價值的差異,我們奇人們不同於正常的生命中看到了無法打破的刻板印象。巴索羅繆的故事以他異常的身體與腦袋中的認知互相影響,就算擁有奇特或異於於常人的特質,也能甘之如飴。看著巴索羅繆的經歷,當他面臨選擇安於現狀或是改變突破,決定權都只在他自己的手中。
Isaac W. Sprague(May 21, 1841 - January 5, 1887)
本書主角巴索羅繆‧佛圖諾的靈感來源。
博物館的奇人,胖女人、侏儒,和巨人都真實曾經存在過。
既不是虛構,也不是傳說。
Annie Jones (1860 – 1902)
鬍子少女,同時擁有女性和男性的特徵。
延伸連結:
《博客來網路書店》:奇人館裡的活骷髏
十分感謝大塊文化提供試讀機會
拿別人的天生的缺陷或是不幸的外表特徵,滿足自己的好奇慾望。
或許對於人類要了解包容差異性,真的很困難。
是可悲,也是現實。
- Mar 14 Mon 2011 10:40
【嗜‧讀】:奇人館裡的活骷髏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