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房間裡的小奇蹟(The Land of Decoration)
作者:葛蕾斯.麥可琳(Grace McCleen)
譯者:顏湘如
出版社:寂寞
出版日期:2012年05月31日
奇蹟通常很渺小,當你看見心中的渴望,它就會出現在最不可能的地方。
當你感覺一無所有時會往什麼方向去尋求寄託?當你感到無助孤單時會向誰來尋求慰藉?作者葛蕾斯.麥可琳在取得大學學位後面臨數年的疾病之苦,在那時她以往最堅定的信仰被迫動搖,差點就失去了言語與歌唱的能力,在難以繼續生活好好度日的壓力下好險還有文字拉了她一把,以字字句句創造出一個可以拯救自己的故事。《房間裡的小奇蹟》裡講的是親人之間的摯愛與疏離,宗教之間的信仰與懷疑,當這些衝突相互撞擊在一起時又會激發出什麼的情感?!那些不斷我們所居住的世界上演的悲傷難過、憤慨不平、寂寞無奈,與喪失信心的種種負面波動又該叫人如何面對?!當下不免總是期望著奇蹟能夠降臨,哪怕再微不足道的奇蹟都能帶來改變。
故事由十歲的茱蒂絲以第一人稱主述,出生時意外讓母親難產過世的她和不擅於表達愛的爸爸相依為命。在信仰虔誠的家庭裡長大得要定期上教堂,讀聖經,還得牽著爸爸的大手挨家挨戶地傳教,這些卻是茱蒂絲和爸爸僅有的親密互動。處在如此虔誠信仰的家庭卻讓茱蒂絲成為班上被嘲笑與欺負的對象,好險還有一處可以讓她稍作歇息與感到愉快的地方,在房間裡靠著各種廢棄物創造出一個有田野、小河、房屋,與小小人的「應許之地」。有天,茱蒂絲又被總是欺負她的尼爾威脅表示星期一開學就要把她的頭狠狠壓進馬桶裡,茱蒂絲開始想像下雪就能停課該有多好,便將爸爸的刮鬍泡當做雪花灑在應許之地上,豈料隔天竟真的下起大學來了。茱蒂絲靠著應許之地創造出一個個奇蹟,但卻無法控制結果帶來的好與壞,越來越失控的各種事件又會將生活導向何處?!
隨著故事的進行後可以淺顯易見到茱蒂絲所處生活環境是匱乏的,與父親的互動情感也是不足的,但心思聰穎的茱蒂絲靠著想像力與創造力造就出一個不同於她所處的現實世界的應許之地,那是個可以不受霸凌與寂寞的美好世界,這樣毫不起眼小地方卻接連開創出像是在十月天落下大雪,幫助鄰居老太太找回遺失的小貓這樣無傷大雅,甚至是幫助他人的小小奇蹟。上帝發聲要茱蒂絲作為祂的器皿,靠著應許之地施展神蹟,卻沒有回應茱蒂絲希望生活好轉的願望,原先想遏止暴力的延伸卻讓暴力逼近籠罩自己與父親的生活,上帝說:「別人打你的左臉,你要把右臉也讓他打。」但當自己的家人面臨暴力的威脅下,誰能做到如此?!上帝所給予的力量卻像炸彈一樣一一摧毀茱蒂絲的生活,接二連三發生的問題讓她對奇蹟出現的「信心」倍受考驗,但儘管如此這場不尋常的際遇仍給了茱蒂絲看清楚自處情況的真實面貌,一個讓她可以繼續與自身重視的人一同走下去的力量,堅定信仰的存在不該是盲目期待上帝必須對自己的期望做出所有回應。
奇蹟不一定是大事,而且會在最不可能的地方發生。有時候它們小到人們不會發現;有時候它們很害羞,會輕輕拂過你的柚子、落在你的睫毛上,等待你去發現,然後就融化不見了。很多事情一開始都很渺小。這是好的開始,因為完全不會以人注意到你。你只是個急著往前進的小東西,一心只想著自己的是。然後你就長大了。
《房間裡的小奇蹟》在作者葛蕾斯.麥可琳自處於人生困頓期間寫出來的救贖作品,所以閱讀起來想當然耳不是相當的輕鬆愉快,甚至會看著小茱蒂絲的種種不平遭遇感到心痛。作者以濃厚的基督徒信仰與流暢的敘述手法展開故事,透過一個十歲女孩的眼界與處境反應著我們身處世界裡無處不在的殘酷與傷害,隨處都流露著絕望與傷悲,但這些負面情感卻是人人必須不時承受再加以平撫釋懷好在生命旅途中繼續往前邁進。在這本小說裡,各個角色幾乎都不是幸福美滿的幸運兒,小主角茱蒂絲無人能懂的寂寞惆悵、其父獨攬撫養小孩重擔的無力、甚至是讓人氣的牙癢癢的霸凌者尼爾本身就是處在滿是暴力的家庭。上帝在茱蒂絲生命最掙扎的時刻到來,讓她在幻覺與現實中遊走不定去面對種種的挑戰,一個敏感的小女孩得戰勝自己心中的魔鬼,重新定位自己對信仰的認知與需求。我想當茱蒂絲所聽見上帝的聲音漸漸轉化為自己的聲音時,她必然會帶著新生的信心從徬徨無助孩童以堅定的步伐跨進成為長大後的自己。
延伸連結:
《博客來網路書店》:房間裡的小奇蹟
十分感謝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