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還會是以前那個我嗎?




寵愛珍娜 (The Adoration of Jenna Fox)


作者:瑪麗‧皮爾森 (Mary E. Pearson)
譯者:李淑珺
出版社:印刻
出版日期:2010年5月31日







在距今不遠的美國高科技社會下,人類可以取代上帝決定自己的生死嗎?!



一場意外可以改變一個人多少?
它改變了17歲少女的一生,她整個身體,以及她的家庭。


全部都不同於意外之前,在他昏迷一年多起來的那一刻起。

她是還是以前的她嗎?
她還是以前那個備受寵愛的珍娜‧福克斯嗎?


如果不是,那她到底是什麼?!
是人類?!
是人造人?!
還是只是空有人體外殼的一堆上傳的數據?!



在他昏迷的一年多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距離現在不久的美國在高科技下,似乎沒有什麼是人類做不到的困難,就連人類無法掌控的生與死,都已經不再是問題了;但這樣的人為控管下的產物,還能算是「人類」嗎?!在人類擅自擺脫上帝掌管的脫序,又帶給了世界什麼樣的衝擊?!瑪麗‧皮爾森大師以這樣的故事背景為出發點,寫下了這本《寵愛珍娜》如此精采的科幻小說。


       這本小說描述人類在生物高科技下帶給人類的好處,利用一種超高科技的「生物凝膠」將一位瀕臨死亡只剩下百分之十大腦記憶體可用的少女珍娜‧福克斯再次復活,這樣人為強制從死亡之門拉回來的珍娜還是以前的那個珍娜嗎?!全身上下有百分之九十的身體都是生物凝膠所製造的個體,這樣她還算是人類嗎?!儘管她能思考、說話、行動就如同正常人一樣,這樣的她還剩下多少「人性」?!珍娜從他昏迷醒來那刻,開始不斷的想找出對他寵愛萬分的爸媽極力隱藏的祕密,在現在的新珍娜和舊珍娜之間不斷的掙扎,不斷思索著自己存在的意義,以及自己對於家人和其他人的互動關係:
「有一個黑暗的地方。在那個地方,我沒有眼睛,沒有嘴巴。沒有言語。我不能大喊,因為我沒有呼吸。寂靜那麼深沉,我好想死。但是我不能。黑暗與寂靜無止無盡頭。那不是夢。我不會做夢。」


       人類在違反自然規則時,又怕自己太過超過而抹滅掉人性,而開設出'' 聯邦科學倫理委員會 '' (FSEB)強制管理生物治療的限制。FSEB是皮爾森大師杜撰出來的,但這點無非也讓讀者們思考:在高科技人為產物與人性中該如何取得平衡,而為了拯救摯愛的人又會打破多少的限制。珍娜的父母是生物凝膠的開發者,他們也深知FSEB對於人為生物治療的限制,但為了拯救他們最愛的唯一女兒,還是打破了規定強行將珍娜救回,從珍娜發生意外的那一刻起,他們的父母已經背負著這沉重痛苦的祕密,和面對珍娜甦醒後了解事實真相時親子之間殘酷的對立。尤其是身為珍娜的母親,可蕾面對珍娜要求知道真相時的無奈和心痛:
「那時候,我們體內好像已經沒有一絲氣息。有好幾天,我們都不能呼吸。的確如此,那是真實的感覺。每一次我看著你,都不敢把目光移開,因為我的眼睛好像是唯一能把你留在這世界的東西,。我每次看著你,都覺得快受不了,但我又無法把目光移開。所以,如果我們做的不完全是對的,至少你要知道,經歷過地獄的人,不是只有你。」


       這篇故事不只描寫了精采的科幻部分還有親子之間的愛恨交織的情感。在不同的立場會做出不同的決定,而在不同的立場每個人感受的都不相同;該在如何在這份衝突和誤解中找到對彼此的諒解,都細膩的被皮爾森大師寫入這本《寵愛珍娜》之中。當閱讀這本小說時,珍娜的角色讓我想到'' 科學怪人 ''中在年輕科學家Frankenstein將科學過度神化,並深信自己能夠超越上帝主宰生死,而創作出醜陋不堪的怪人;雖然珍娜不同於怪人那樣擁有奇醜無比的外在,但是她和怪人所面臨的感受是相同的:我的存在到底是什麼?為什麼又是我要背負這樣的命運?這樣人造人或是生物治療下的產物,現在我們不會面臨到,我們藉由科幻想小說挑戰自己的想像力和道德極限;那麼萬一的到數百年過後的科技能像這篇故事一樣那麼發達,這就不是止能用思考可以應付了,該如何決定呢?!像每個父母都會做的決定:不顧一切將最愛的孩子救活,還是遵守道德良知和自然法則:讓自己最愛的孩子死去?!











延伸連結:

《博客來網路書店》:寵愛珍娜






十分感謝印刻出版社提供試讀機會 


小小聲強調一下:謝謝印刻小編附送的漂亮書籤。 











短短幾天就看完了這本小說
和別人比起來我是個看書速度不快的孩子,這表示........





這本書真的好讀又精采呢!顆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rionet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