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0年代 ,他決定衝撞台灣教育體制。
拒絕聯考的小子
作者:吳祥輝
出版社:遠流出版
日期:2011年月日
《拒絕聯考的小子》中吳祥輝以自身為實際例子,他拒絕聯考的行為在當時想必造成了批判與反對的浪潮,甚至對台灣專制的教育體制下的一種反抗。但以近年來多元的教育體制,這樣在當時離經叛道的行為已不足為奇,但其中對社會極具批判思想的言論仍值得讓我們思考,該如何在充滿法治與規則的社會中保有自我,跳脫制式化的限制,不論在學習或是工作生涯中踏實的忠於自己。
試著想想還是學生時的自己,生活總是充斥著一堆大考小考和好像永遠都做不完的課業,除了平常上課的時間外,也不外乎總是在教科書上打轉,甚至連發掘與培養自己興趣的時間都所剩無幾。看著作者吳祥輝的生活點滴,身為建中學生的他,身為班級上班長的他,身為家中讀好大學唯一希望的他,儘管背負著如此眾多的期待與寄託,他仍在親情與社會價值觀中掙扎後決心放棄將來找到好工作的高文憑保障,決定不盲從社會體制的大眾道路。讀著吳祥輝在靠近聯考的日子中,除了評估自己的未來道路外,也看到青春期中關於他的愛情故事,在他放不下青澀愛情帶來的逝去與無奈,種種的緬懷更顯示著青春期青年的苦澀與重重的鬱悶,但他卻在這些苦悶的日子試著看清自己與正視自己真的想要的。儘管吳祥輝拒絕聯考的行為就當時實際上看來是莽撞愚蠢且不被眾人接受的,更會替他惋惜擁有豐裕學識與自我意見的學生錯失了聯考;但吳祥輝也不過做出與大眾不同的選擇,而這樣的抉擇也不過是人生百百種決定的其中之一,這非主流的行為卻是他生活之中讓眾人思考是否該抉擇的路徑之一,生活還會繼續並不會因為拒絕了聯考而有所停滯,只是以另外一種方式呈現罷了。吳祥輝在當時的荒誕行為就過去與現在看來都有種以卵擊石的空虛與徒勞,以個體的實際行為也難以對抗團體固有的認知與體制,但吳祥輝在決定拒絕聯考的做成所激發出的想法卻直的讓重於課業的莘莘學子省視自己,並在繁雜的課業中看清自己。
青春期,是個同時充滿艱澀與甜蜜的矛盾時期。每個孩子都要享受青春年華所帶來的無限活力與對凡是抱有熱情的同時,也在充滿對未來不安與成長必經的鬱悶困惑與對世俗的反感中追求自我認同與尋找人生目標,《拒絕聯考的小子》是本如果可以,我願意在高中求學階段拜讀的作品。作者吳祥輝充滿騷動與叛逆的心靈,有著自己曾經想過卻遲遲不敢付諸行動的瘋狂。
延伸連結:
《博客來網路書店》:拒絕聯考的小子
十分感謝遠流出版提供試讀機會
I'm too young to care that fucking s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