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家人是相擁而彼此穿刺的刺蝟



秘河

作者:徐嘉澤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13年01月25日 


每個人身體裡都有一條秘河, 有時平靜無波,有時翻騰洶湧, 秘河常常會流向你最不敢碰但又最想要的人那裡。




       作者徐嘉澤在《下一個天亮》以台灣近代的歷年社會事件為背景勾勒出當下家庭與親人手足之間展開的各種故事,看得到日據時代的影響、二二八事件,和美麗島事件等等那些我們曾經聽聞過歷史事件,更看到了當時人們在動盪時代下的所作出的選擇與行為,追求自由和平與公平正義所付出的代價些令人唏噓,但其堅毅的光輝卻又閃亮無比。這次的《秘河》,作者徐嘉澤仍不時穿插著日據時代的前景與後景,但涉略國家社會的格局變小了點,著重於身處同一個家庭裡的一夥人,人人都有著不可告人的祕密。 



       以多人視角弟弟、姊姊、媽媽、爸爸,奶奶為主逐一輪流敘述,隨著文字的推移一個「家」的樣貌隨著一家子的各個成員的片片斷斷逐漸拼湊起來。住在同一個屋簷下的家人看似親近,卻又彼此於心裡深處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一個私自以為大家都不了解自己要出櫃的弟弟、一個有著陰陽眼將凡事看清看盡而想要出家的姐姐、一個與老情人偷偷會見的媽媽、一個對未見面父親滿懷猜想並為私生子身分所苦的爸爸、一個苦苦等待日本丈夫回來卻不敵現實之苦而嫁給他人的奶奶。當一個個秘密被揭露出來,除了一家五口之外,還有著三個暗影長年伴隨著他們,這一個在社會變遷流動下的家族秘史便清晰攤於陽光之下,更會發現連串起彼此的不僅是血緣關係,也有著非血緣的緣份羈絆。



那時開始,他就知道拼圖被創造出來的使命不是讓人自由去使用拼湊,而僅僅是分解又重組的過程罷了。有點像他對加的印象一樣,隨著時間過去,不斷將家的形象在心中一再分解,而再重組起來的就是原本的家嗎?家,本身沒有一個包裝紙盒告訴他「就是這樣的家才是正確的家」,所以他常迷失了對家的印象。 

       我們所看到關於家的幸福定義是什麼?!大概只要達到不虞金錢、父母關愛、孩子乖巧,便幾乎是達到幸福的門檻了,但光是這看似簡單的幾點又豈是人人能做到,而幾乎都做到的家庭難道就可以不憂不愁的度過每一天嗎?!一如作者徐嘉澤以「拼圖」來「拼湊家庭」相互比較,前者有既定圖像可以作為參考,儘管零零碎碎的拼圖也能輕易地拼湊還原為完整樣貌;但後者看似有些什麼準則可以促進一個完整的家,但真正生活下來卻發現其中的困惑不減反增,甚至多到足以遮蔽自己的雙眼而迷失其中,家不再是一個讓人安心所處的避風港而成了一個讓人心煩的場所,家人不再是無怨無尤相互支持彼此的好夥伴而成了拖累彼此的負擔。



那麼為什麼不能留在當初那一刻? 

       以濃於水的血緣關係或是緣份加持的非血緣羈絆串流而成的條條支流,緊密地一起隨著日子不斷流動,有時水流平靜,有時水流翻騰,被處於河面底下的各種心事深深影響著。那些潛藏於心的祕密,有的隨著時間一點一滴的流逝等著最佳時機衝破河面,有的卻跳脫了時間的移動只是靜靜等待毀壞沉於河底被泥沙覆蓋。為什麼生活不能停留在當初的那一刻?那一刻可能是全家大笑的幸福時光,那一刻可能是全家心意相通的寶貴時光,但只要慢慢長大便會了解在時光變遷的殘酷現實中這是無法達到的事情,有更多的紛爭與衝突等著出現在家庭中考驗彼此。儘管不能停留在最美好的那一刻,只要願意也能把美好時刻加以延續讓其不斷地出現在往後的日子之中,因為沒有完整既定的規則強制一個「家」該如何繼續,在較多的彈性下人人都能去找尋一個個讓自己家庭趨近完整的辦法。儘管一個家少不了失落與爭吵,但身為家人總能在這些失落與爭吵過後再次給予彼此讓人微笑並深刻感到歸屬的溫暖。





延伸連結: 

《博客來網路書店》:秘河

十分感謝大塊文化提供試讀機會 








每個人身體裡都有一條秘河,當人滿懷著秘密又會選擇在什麼時間浮出水面?

或許,會有那麼一天,也不會有那麼一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arionette 的頭像
    Marionette

    The Ting-a-Ling of a Marionette

    Marionet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