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個母親,都有過成長的掙扎與傷痕。
寫給離家出走的女兒(Letter to My Daughter)
作者:喬治‧畢夏普(George Bishop)
譯者:
出版社:皇冠出版
日期:2011年月日
這是一封在爭執過後,母親寫給女兒的一封長信。
關於一位母親對女兒的真情告白、女孩成長苦澀與掙扎,和母親與女兒生命中的聯繫。
《寫給離家出走的女兒》將母親與女兒關係中的強烈羈絆,在衝突與對役中呈現激起閱讀者的共鳴的渲染力。在讀著母親蘿拉寫給女兒伊莉莎白的真情自白書,讓人不禁忘記自己在讀一封母親寫給女兒的信件,取而代之的在字字流露情感的篇幅中將自己取代了伊莉莎白,蘿拉的一字一字和她的成長挫折與悲傷的戀愛情史,是如此的貼近自己,蘿拉的體會和情感是那麼容易的觸碰到內心深處不管是身為母親或是女兒的心情。在沉浸於蘿拉的故事中時,你更會驚訝於身為男性又沒女兒的作者喬治‧畢夏普將同時身為女性、女兒,和母親的角色塑型的相當寫實,卻又不失平易近人!
「我真的有那麼糟嗎?就跟我母親一樣糟?我不覺得自已像個惡棍,但妳看我的眼光可能就像那樣:一個卑鄙的老巫婆,唯一的目標就是不讓妳享受生活的任何樂趣。妳可能覺得難以置信,但我跟妳老爸真的打從心底位妳著想。我們有時可能會把事情搞砸(我們畢竟只是凡人),但我們不是刻意要那麼無情的。我想沒有父母會刻意對孩子殘酷。」
蘿拉有個正值叛逆期的15歲女兒,伊莉莎白。蘿拉看著女兒從充滿微笑並穿著藍色洋裝,配有白腰帶與相配領子的純真女孩,漸漸轉變成穿著迷彩褲與過於貼身的黑T-Shirt,畫著黑眼線和黑口紅,並打了眉環的反叛少女。蘿拉和伊莉莎白的關係隨著時間增長後因為女兒進入青春期後變得疏遠與冷漠。伊莉莎白拒絕把母親當做朋友談心溝通,而蘿拉對女兒的管教卻被伊莉莎白當成守舊不變通的約束。在蘿拉在伊莉莎白15歲的生日時,因為一場爭執中打了女兒一巴掌,而這一巴掌一打便讓女兒憤氣離家。蘿拉回想起當年15歲的自己,她懂得伊莉莎白感受的一切,一樣討厭父母和憤世嫉俗。但如今蘿拉卻成了她當初最討厭的母親管教自己的方式對待女兒,在她一邊等待伊莉莎白的途中,邊書寫著自己過往年輕經歷的種種。蘿拉開始審試過去,也希望藉由過去讓伊莉莎白更了解自己,讓女兒知道身為母親的蘿拉對她無怨付出的關愛,與為人母的害怕與感受。
「我希望妳能從我的錯誤裡學習到這個故事的道德目的,幫妳把生活過得比我以前更好,妳還記得嗎?嗯,請把這一點謹記在心。」
蘿拉將果往的經歷寫在長信中,當時身為女少在成長過程中與父母的強烈爭執,為了愛情,為了自由,更為了成為自己。蘿拉的愛情在傳統的家庭裡被抹殺,她的自由在守舊的學校被監禁,她的行為在保守的社會中被視為造反;但蘿拉所要求與爭取的在現在看來不過就是每個少女都渴求的,希望在父母的贊成下和男友互相交往,能在學校中做自己想做的而不當做異類,蘿拉為了紀念愛情不顧一切在身上刺了青,讀著蘿拉的成長,同時也了解了一位母親的故事。父母親不願意以殘酷對子女,儘管他們的約束與管教有時讓人感到囉嗦與厭煩,做孩子的又怎麼能要求父母必須是要完美,他們只是像自己的子女一樣是個凡人,會不小心犯錯、會情緒失控,也會有耍笨的時候,但不管是什麼樣的父母都是有自己的方式在愛孩子的。讀完蘿拉的長信後,更讓我確定這一點,對自己的母親也比以往更多了體諒。看完蘿拉的少女時期的苦澀與叛逆,也喚起了當初也是15歲少女的我,那時的與父母的吵架、青春情的苦澀與陰鬱情感。放下這本頁數不多卻富有殘酷與甜蜜的種種,輕易的讓人感動與認同。
延伸連結:
《博客來網路書店》:寫給離家出走的女兒
引用網址
十分感謝皇冠出版和李小姐提供試讀機會
噢,好想知道伊莉莎白看完信的反應!
又是,開方式結局。
''Mom, would you listen to my whisper ? ''
I believe she would very like to.
In turn, would you listen to your mother when you grow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