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雅各的千秋之年(The Thousand Autumns of Jacob de Zoet)
作者:大衛.米契爾(David Mitchell)
譯者:廖月娟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1年07月27日
十八世紀末,東方與西方的衝撞加速歷史運轉,震盪出險峻的人性裂口,野心勃勃的冒險家各懷鬼胎,帶著千秋幻夢展開壯闊的冒險史詩。
當東方的內斂遇上了西方的開放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當東洋的保守武士道碰上了西方的船堅砲利會造成什麼樣的局面?!《雅各的千秋之年》以磅礡的篇幅描寫1799年日本鎖國時期的日本與唯一的貿易國荷蘭在長崎出島進行貿易,並相互交換技術與新知。在英國作家大衛.米契爾的筆下看到當時日本的故步自封與驕傲自滿,更將各種階級人物的生活樣貌與手段一一描繪出來,讓人一度忘記這樣寫實的日本景象與人物性格竟是出自外國之筆。更將異國人走進入他國後產生的文化差異與對立,藉由人性的貪婪、邪惡、自私,與勾心鬥角精湛地呈現在讀者面前,這樣的歷史悲歌彷彿歷歷在目。
主角雅各為荷蘭東印度公司的一名員工雅各,來到出島的他希望藉由日本貿易所帶來富裕在期滿後衣錦還鄉,迎娶未婚妻安那。但當看似一來一往的金錢與原料交參雜了人性私慾與貪欲後,讓他單純的計畫被迫更改。看著雅各的處境起伏,讓人對他堅守良心道德並對抗墮落貪婪,讓人感受到過往時代的現實殘酷與人心的骯髒醜陋。不論是西方人或是日本人,接人人為己地想盡各種辦法從中謀取利益,大到從駐日的荷蘭商館館長、副館長、公司職員,甚至小到日本通譯都不擇手段扭曲事實只為了滿足私慾。主角雅各雖非典型的英雄性格,儘管他保有良知善德,也曾被環境所逼的流露出膽怯與慌張,更在迷戀日本女人織斗的過程中充滿情慾與渴望;但也因為雅各在膽小怕事的懦弱與反抗黑暗權謀的勇氣的抗衡中,選擇了人性光輝的一面。雅各正直且富有人道的塑型在這群污泥中更讓人不禁嘆賞並喜愛不已。
故事主軸除了東西交流的衝擊,更將日本堅守迷信的陋習一一揭露,榎本住持利用權勢在盲目的信仰中實行令人髮指的行徑,將容貌正常或破相的婦女囚禁山中寺院,當做生產機器,更以新生兒血祭換取永恆生命。雅各所迷戀的助產士織斗更成為榎本住持的目標,在織斗父親破產後便被挾持困禁於寺院之中。與雅各同樣深愛織斗的通譯緒川,不惜犧牲生命前往搭救。從榎本住持藉由扭曲的信仰與認知,替自己的惡行冠上冠冕堂皇的理由,在寺院中的女性被物化成器具,自己的骨肉成為以求長生的工具,讓人同時感到氣憤與無奈,更讓人不禁哀悼過往的黑暗時期中人性竟是如此醜陋病態,而人命竟是如此廉價不值。在織斗力求新知與醫術的過程中,道出日本的守舊與不知變通中,更將無知所帶來的悲劇突顯得相當淒涼與諷刺。
《雅各的千秋之年》融合了歷史冒險、世代的傳奇色彩、東西方不同的愛情與信仰,更將長崎出島中芸芸眾生的各種面相描述的栩栩如生。作者大衛.米契爾大膽又豐富的想像力藉由文字完美的呈現出時代劇的精采動人。不論是先與日本互通的荷蘭,或是後來追上貪圖日本資源的英國,在荷英日的互動對戰中,將西方與東方的衝突描寫的極具張力與緊湊。在每頁小說中,各個角色所背負的過往經歷與流露出的情感更增添了這小說的渲染力,讓讀者看到的不只有歷史時代的動盪與犧牲,還有讓人沉浸其中充滿故事性的情結起伏。在這樣大篇幅的壯闊書寫中,中文翻譯將原文中的驚心動魄轉化成的流利順暢,讓人輕易的跌入雅各所歷經的千秋之年。
延伸連結:
《博客來路書店》:雅各的千秋之年
十分感謝天下文化提供試讀機會

“If only, human beings were not masks behind masks behind masks. If only this world was a clean board of lines and intersections. If only time was a sequence of considered moves and not a chaos of slippages and blunders.”
— David Mitchell, The Thousand Autumns of Jacob de Zoet
噢,光是閱讀完這本就花了我好久的時間。
不過相當的有成就感。
台灣沿用原文封面,真是太有質感了。
突然覺得,希望台灣不要再設計出畫虎不成反成犬的哀傷封面了。
我說真的,真的。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