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村上春樹那些拉拉雜雜的各種短文
村上春樹雜文集(村上春樹 雑文集)
作者:村上春樹(むらかみ はるき)
譯者:賴明珠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2年02月26日
以作家出道三十多年來,由於各種目的,為各種場合所寫,卻未曾以單行本發表過的文章,彙集在這裡。從隨筆、為各種人的書所寫的序.解說、回答疑問、各種致詞、到短篇小說,結構真的只能說「又多又雜」。也有相當多未發表過的東西。雖然也可以取個比較普通的書名,但和編輯聯絡時一直都以「雜文集」稱呼,所以說「乾脆就用這當書名不好嗎?」決定用「村上春樹 雜文集」當書名。因為是拉拉雜雜的東西,就保持雜多的樣子也好。
- 村上春樹
不知從何時開始當文青一詞崛起盛行後,「村上春樹」就是其中一個評斷是否夠格成為文青的標準之一。老實說,一來是因為自己不是是個纖細敏感的文藝青年,二來閱讀口味幾乎偏食地喜愛選擇歐洲文學,所以幾乎沒有看過村上春樹的小說作品。唯一有拿起來過村上春樹的作品,只有散文集《終於悲哀的外國語》。多年前本來是對村上春樹在異國所感受的文化衝擊與趣聞軼事頗感興趣,等到閱讀後卻發現似乎激發不起一點自己的共鳴之處,跳著閱讀後就隨手還回去圖書館了。本來嘛,獲得眾人喜愛甚至成為閱讀指標之一的書籍還是會有人吃不下的。曾經在校園幾乎晃到哪都可以看到有人捧著《1Q84》在閱讀,我只能歪著頭默默想著:「我知道《1984》,所以這《1Q84》到底是在說什麼?」直到今天我還是沒有清楚瞭解村上春樹的任何作品,不過卻仍好好的活著就是了。
小說家是什麼?有人問起時,我每次大概都這麼回答。「小說家,是以多觀察,但只會稍微下判斷為業的人。」…… 是的,小說家是對全世界的炸牡蠣,能無比詳細地繼續描寫的人。自己是什麼?不用想(也沒時間去想),我們繼續寫著關於炸牡蠣、炸肉餅、炸蝦或可樂餅的文章。並把這些事象、事物和自己之間所存在的距離和方向,以資料累積地疊下去。請多多觀察,但只稍微下判斷。
雖然不是因為這是本雜文集,所以在一開始也拉拉雜雜扯了一些跟這本書無關的屁話。畢竟這篇是由一個不是村上春樹迷,甚至連一個村上讀者都稱不上的人對這本雜文集的閱讀感想,或許有必要在這之前提一下自己與作者村上春樹的距離之遙。那既然如此,為何一個非村上迷的人卻想要閱讀這本書呢?我想自己的理由其實很簡單,全都是基於好奇罷了。好奇這位在日本名號響亮遠播到各個國家,在台灣深受廣大讀者喜愛的魅力究竟何在呢。當拿起了這本《村上春樹雜文集》,發現比起從村上春樹的小說作品去了解這位作家,不如從各種隨筆、序與解說、問與答文章、致詞、到一點短篇小說對自己來說更顯得較吸引人。一個小說家和讀者群間所存在的橫溝其實說小好像也不小,說大好像也不大。從他們的作品藉由自己的個人感受或許能看出作家們腦袋裡的想法,但畢竟從主觀感想去瞭解的人事物仍是有限。這本雜文集給了村上迷與不瞭解村上的讀者(像是我)開啟了一扇讓我們更接近村上春樹的大門,隨著他的筆調去一窺這樣享譽盛名的日本作家的寫作態度、行事主旨,到性格為人。儘管自己沒有迷戀村上筆下的文字魅力,卻仍感受到了他讓人欽佩的智慧涵養與開放的國際觀,寫作上獨到的觀察入微與呈現手法。更對同樣是自己喜愛的音樂與翻譯如何影響村上的生活也深感共鳴。
如果這裡有堅固高大的牆,有撞牆即破蛋,我經常會站在蛋這邊。
Between a high, solid wall and an egg that breaks against it, I will always stand on the side of the egg.
這本雜文集中收錄了村上春樹出道三十多年來卻未曾發表過的各式各樣文章,每篇的文章長度幾乎都不長。篇篇在開頭都搭配著村上春樹簡短說明發文的動機緣由與時間大概。其中被印在封面上作為宣傳之一的耶路撒冷獎的得獎感言讓人更輕易的看到村上春樹自己對小說家的定義,自己又是如何作為一位小說家,小說家又該何以文學呈現自我價值。透過這篇〈牆和蛋〉一文看到促使村上不斷寫作的動力:「我寫小說的理由,追根究柢只有一個。就是讓個人靈魂的尊嚴浮上來,在那裡打上一道光。為了不讓我們的靈魂被體制套牢、貶低,而經常照亮那裡,鳴響警鐘。那正是故事的任務。我這樣相信。藉著寫生與死的故事,繼續嘗試讓人孤氣,使人畏怯,引人發笑,讓每個靈魂不可替代的珍貴性明確化,這是小說家的工作。因此我們每天都認真地繼續創作各種虛構的故事。」全書篇幅算是頗大的《村上春樹雜文集》,這厚達四百多頁的雜文集就自己來說閱讀過程並不輕鬆,卻讓人獲益良多。這本可以放慢步調隨性跳著閱讀的各樣雜文皆涉及到村上春樹的思想層面,是那樣的既深又廣,這些多樣的內容已經能輕易的挑起非書迷的種種情緒,我想這本雜文集想必會帶給有真正閱讀過村上每本書籍的死衷書迷更大的喜悅與收獲才是。
PS. 純粹因為喜歡吃炸牡蠣而從炸牡蠣來談自己的村上春樹可真是一絕(笑)。
延伸連結:
《博客來網路書店》:村上春樹雜文集
十分感謝 提供閱讀機會
問著身邊腦袋想法總是讓人感到驚喜,閱讀量也頗多的友人說:「你看過村上春樹的書過嗎?」
她回說在國中時找過好幾本像是xxx或ooo之類的書,但:「我還是不懂他想表達什麼。」
能知道不是只有自己有這樣的想法,真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