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沒有什麼是太早或太遲的,該是什麼時候就是什麼時候。



時光守護者(The Time Keeper)

作者:米奇.艾爾邦(Mitch Albom)
譯者:席玉蘋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29日



從他以後,人類開始學會計算所有的日子,接著計算一天當中更小的單位,接著再細分成更小的分分秒秒,一直計算到筋疲力盡……






       米奇.艾爾邦曾以《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再給我一天》享有國際盛名,成了一位以靈魂去書寫作品讓眾多讀者所期待的作家。這次新作《時光守護者》要以傳說中一手握著沙漏,一手持著鐮刀的時間老人(Time Keeper)的故事元素為主展開一段讓人深思時間之於自己的影響,又該如何在匆匆時光中看清楚自身所有擁有的美好,而非只著重在與時間的盲目競賽導致喪失自我。 



       故事先從很久以前開始說起,還在人類歷史初現曙光的年代一個名叫做多爾的男孩在還不知道「時間」為何物前就對數算數目,創造數字,渴望想把日與夜之間的距離測量出數據。多爾心思細膩且頭腦聰明,他著手發明了地球上的第一個時鐘;但這個第一個去計算時間分秒的男人卻被上帝懲罰被拘留在一個洞穴千千萬萬年,終日得寧聽往後世人對他所創造出來的時間的永不滿足,「再多一點,再久一點的時間」,「時間過得再快一點」。獲得不老不死的多爾飽受著人類渴求時間慾望的折磨,更走不出喪失妻子與孩子的巨大悲痛中。直到有天上帝指派的多爾一項任務,帶著一個能控制時間的時光沙漏,回到現代讓因時間流逝而迷失的兩個人了解時間真正意義以換取自身的自由。



飛鳥不會遲到,小狗不會頻頻看錶。花鹿不會因為又多了一歲而心浮氣躁。只有人類才會測量時間。只有人類才會鳴鐘報時。也因為如此,只有人類才會受到一種恐懼折磨,而且一想到便全身發軟。其它生物都不必受這種罪 ── 一種時間就快用完的恐懼…… 
        
       讀《時光守護者》讓人重溫了米奇.艾爾邦一如往常熟練的說故事技巧,描繪書中角色間情感上變化的細膩寫實,藉著平凡生活上的點點滴滴讓人看到發人省思的智慧良言。不過這次新作以眾人皆知的「活在當下並珍惜時光」為主題難免少了些許新意,在故事走向上若和前作相比便少了較多起伏,劇情格局上也沒有太大的驚人轉折,但作為一則寓言故事來說仍是相當值得閱讀的小品佳作。故事在多爾發現並創造出測量世間的容器而被罰為時間老人的故事始末,與另外兩名如何受困於時間之苦的現代人輪流交叉敘述,一個擁有財富金錢卻喪失了健康想要永生不死的年老首富維克特,一個青春年華卻打算結束性命的少女莎拉。一個嫌時間不夠多的,一個嫌時間太多的兩名角色,其實不就是你我每人的心聲,有時我們在急迫事件發生渴望時間再多一點,有時我們再空閒到讓人發慌時卻又希望時間能快點過去;我們不論時間太多或太少總能有不滿足的抱怨發言。 



       但是處在現代生活之中,時間是我們都無法割捨掉的重要事物,因為有它的顯明存在讓我們能妥善分配處理事情的先後順序,進而有效率地完成生活上任何輕重的事件;但隨著年代的推移,在越漸繁忙的日子裡,時間對於忙碌的現代人難免無形中成為了壓力來源之一。以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單純生活型態不再,取而代之的是被劃分為一天二十四小時的分分秒秒,當這樣制式的時間範圍存在於生活每處時總有一種時間不夠的缺憾,有好多待辦事項和好多處理不完的瑣事。米奇.艾爾邦用了一則顯淺易懂的故事讓我們看清楚人們對時間無止盡的需求容易造成心靈上的匱乏,一如故事中因多爾創造出測量時間的第一座時鐘而開啟了往後世人汲汲營營於貪求更多的時間成了一樁上帝無法赦免的罪惡,導致有了像是追求永生無法滿足自己有限時間的維克特,或是無法珍惜自身寶貴時間想以死亡放棄生命的莎拉。我們既無法斷絕時間帶來的催促,如何學會在這分秒必爭的生活中求得平衡,讓自己的心靈不因時間的流逝而有所負面影響,想必是每個人無法避免的重要課題。 

       




延伸連結:

《博客來網路書店》:時光守護者

十分感謝大塊文化提供閱讀機會









附上很前衛藝術的時間老人。
死魚眼緊緊凝視著手中的超迷你沙漏,這整體來說本來應該有點噁的呈現構圖意外有點逗趣可愛(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arionette 的頭像
    Marionette

    The Ting-a-Ling of a Marionette

    Marionet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